首页 > 时政 > 特别报道 正文

【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】李文英: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

稿件来源:《共产党人》2025年第18期 作者:本刊记者 韩春波 发布时间: 2025-09-18 | 打印 | 字号:TT

W020250821407131616683_600.jpg

李文英向记者讲述抗战故事。 韩春波/摄

  “日本鬼子端着机枪,对着躲雨的山洞‘哗哗哗’扫射,那次扫荡死了总有一二百号人,房子烧了几百间……”时隔80余载,抗战老兵李文英回忆起日寇暴行,声音里仍带着刻骨铭心的痛,“打那一刻我便明白,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去,才有好日子过。”

  1937年,河北省保定市沦陷。李文英的家在离保定市40多公里的唐县淑吕村,日寇的铁蹄踏碎了乡野安宁。在村头的大树下,抗日宣传队的宣讲点亮了他心中的火种。胆子大、记忆力好,从小便是“孩子王”的李文英,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与教育,年仅12岁便成了“小先生”。个子矮就踩个板凳,把听来的救国道理和抗日政策,用孩子能懂的话讲给同龄人听。机敏勇敢的他很快成为儿童团副团长,两年后又成为少先队长,带领多名队员利用年龄小不易被敌人注意的优势,肩负起传递情报的重要任务,甚至还冒险抵近敌人据点侦察。

  1947年,李文英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毅然参军,成为第18兵团60军180师山炮连的一名炮兵。太原战役是他经历的残酷战场“第一课”。“牺牲的战士太多了,照明弹一照,机关枪就扫过来,土都在冒火。”李文英说。那惨烈的场景,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李文英的脑海中。

  从太原战役到扶眉战役,李文英的思想愈发成熟,他在决心书上写道:“进入西北过黄河,坚决争取立功,争取加入共产党!”1949年,刚满18岁的李文英光荣入党,将青春与人生彻底交给了党的事业。

  1951年春,李文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朝鲜战场。一次,我方一个营被敌方一个团围住,请求炮火支援。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兵,李文英大胆建议使用空炸炮弹(榴霰弹),通过精准计算炮弹飞行时间,让其在敌群头顶凌空爆炸。我方打了十几发榴霰弹,成功杀伤大量无防护敌军,解了步兵之围。步兵营部发来电报,要给李文英及他的战友请功。

  1955年,李文英转业后响应国家号召,随父亲来到宁夏。在酒厂工作期间,从改进菌群培养,再到攻克麸皮酿酒技术,李文英始终冲锋在前,成为多个岗位的技术能手,将战场上英勇向前的本色挥洒得淋漓尽致。

  硝烟散尽,记忆永存。“好日子都是共产党领着大伙一起奋斗来的,要永远感恩共产党。”从抗日烽火中的“小先生”,到解放战争与朝鲜战场的无畏炮兵,再到建设新中国的普通劳动者,94载岁月风霜,李文英向前冲锋、向党靠拢的姿态从未改变。那些血泪浸透的记忆,最终化作一名老兵对脚下这片热土最深沉的眷恋与祝福——这盛世,终如当年所愿。

  责任编辑:赵斐斐


>>><<<
【作者】:本刊记者 韩春波
【来源】:《共产党人》2025年第18期